Powered by RND
PodcastsEducación爸媽好聊育

爸媽好聊育

NER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爸媽好聊育
Último episodio

Episodios disponibles

5 de 235
  • 【精選特輯】媽媽不需要完美-情緒教育2
    情緒教育不是媽媽或爸爸單方面的責任,而是需要一個家庭成員相互扶持的課題:即便現在組成了家庭,在過去的教育環境裡也沒有人教我們怎麼認識自己的情緒,我們也只能從養育孩子的過程裡做中學。 只要記得:養小孩不是一場競賽,你可以適時放下,找時間和自己的情緒對話,整理好後再出發。 ☆若您對本頻道節目有任何疑問或建議,請e-mail 至:[email protected] ----- 主持人:賢琴 來 賓:台東大學兒童教育學系 郭李宗文教授 ----- #每周五更新 #更多教養資訊請點選Channel+頻道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爸媽好聊育 ----- ▍更多資訊請搜尋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25:21
  • 【精選特輯】媽媽不需要完美-情緒教育1
    🌟10月31日起,全新一季《親子不講理》隆重登場!由洪蘭老師主講,帶您深入探索孩子成長背後的祕密,從行為背後看見心理、從衝突之中學會理解,一起找到親子溝通的新視角。 ----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情緒教育」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 情緒教育涵蓋四種能力的培養: 覺察與辨識:我現在是什麼情緒?我生氣了嗎?為什麼? 情緒的表達:我能不能完整說出並表達自己的情緒 情緒的理解:是什麼造成我不開心?是一整件事情,還是某一個點? 情緒的調節:我現在知道為什麼有這樣的情緒,能不能讓自已恢復呢? 台東大學兒童教育學系教授郭李宗文在《遇見幸福幼兒園》節目裡就談到,其實情緒教育最重要的第一步在於「覺察與辨識」:當情緒上來的第一步可以嘗試用「同理心」和孩子對話:「你現在覺得生氣嗎?難過嗎?」「是因為什麼事情、哪句話讓你有這樣的感覺?」 鼓勵孩子完整的說出自己的感受,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學習表達,同時間也可以直接了解孩子情緒問題的癥結點:有些時候我們大人認為的小事,都可能事影響孩子情緒發展的關鍵。 ☆若您對本頻道節目有任何疑問或建議,請e-mail 至:[email protected] ----- 主持人:賢琴 來 賓:台東大學兒童教育學系 郭李宗文教授 ----- #每周五更新 #更多教養資訊請點選Channel+頻道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爸媽好聊育 ----- ▍更多資訊請搜尋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25:27
  • 讓大腦成為神隊友60|如何利用大腦的特性來學習數學?
    有位工程學教授,從小痛恨數學,但她利用大腦特性學習,後來,蛻變成為大學教授,她就是「大腦喜歡這樣學」的作者芭芭拉.歐克莉。 她的故事激勵了非常多的人,讓大家知道數學不好,還是有機會可以翻轉,只要用對方法,利用大腦的特性來學習。 數學是抽象的符號,一開始學習時,數字或量要跟具體的事物結合,像花片、手指⋯⋯等, 都是從具體到抽象的必經過程,也是發展出較複雜、數學能力的重要基礎。 再來,學習數學時,要讓孩子覺得這是有意義的學習,不是一味的背誦公式,知道公式可運用在何種情境。 本集邀請分享如何利用大腦的特性來學習數學。 ----- 主持人:賢琴 來 賓: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吳嫺教授 ----- #每周五更新 #更多教養資訊請點選Channel+頻道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爸媽好聊育 ----- ▍更多資訊請搜尋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10:19
  • 讓大腦成為神隊友59|數學不好是天生的嗎?
    眾多學科中,「數學」讓許多人畏懼,甚至不少人早早豎白旗投降,放棄數學的學習,他們常掛在嘴上的話是「我天生數學就是不好 」,數學不好真的是天生的嗎? 大腦中有些神經元是特別處理數量資訊的,而神經元的表現的確有個別差異,但經由後天的學習或教育,都能適度改變。 「我天生數學不好」的感覺,主要都是來自於自己的想像與畫地自限, 其實,認知能力跟大腦功能有關,而大腦的可塑性是終身存在的,包括數學相關領域神經元也是。 先天的刻板印象,導致不努力、放棄,其實是很可惜的。 父母的態度,有時也會影響孩子們在數學學科上的表現, 本集邀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吳嫺教授分享為什麼數學學不好。 ----- 主持人:賢琴 來 賓: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吳嫺教授 ----- #每周五更新 #更多教養資訊請點選Channel+頻道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爸媽好聊育 ----- ▍更多資訊請搜尋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10:19
  • 讓大腦成為神隊友58|大腦那些區域處理複雜的數學問題?
    左右腦有不同的區域各司其職,讓我們能說話、運動、思考⋯⋯而大腦中有沒有專門處理數學的區域? 腦中有些區域,它的功能跟數學直接相關,但我們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除了需要這個區塊外,也需要其他區域的分工合作。 像回答應用題時,其實跟文字理解有關的那些神經元,一定要參與運作,我們才能夠看懂題目,再進行解題, 若是再複雜點的題目,額葉不可避免也需要參與,因為要分配認知資源。 從腦造影的研究,發現複雜的數學,所依賴的不只是單一的腦區,而是整個神經網絡,包括頂葉、前額葉⋯⋯ 本集邀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吳嫺教授分享大腦那些區域處理複雜的數學問題。 ----- 主持人:賢琴 來 賓: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吳嫺教授 ----- #每周五更新 #更多教養資訊請點選Channel+頻道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爸媽好聊育 ----- ▍更多資訊請搜尋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10:23

Más podcasts de Educación

Acerca de 爸媽好聊育

探討各階段面臨的問題,傳送爸媽教養秘技,成為你親子教養最堅強的後盾! 歡迎留言生活中碰到的大小教養難題,「爸媽好聊育」我們好好聊一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itio web del podcast

Escucha 爸媽好聊育, Inglés desde cero y muchos más podcasts de todo el mundo con la aplicación de radio.net

Descarga la app gratuita: radio.net

  • Añadir radios y podcasts a favoritos
  • Transmisión por Wi-Fi y Bluetooth
  • Carplay & Android Auto compatible
  • Muchas otras funciones de la app

爸媽好聊育: Podcasts del grupo

Aplicaciones
Redes sociales
v7.23.9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0/19/2025 - 11:23:30 AM